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不免會遇到有關新聞稿撰寫的工作,本期,結合公司目前實際需要,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新聞稿撰寫中那些最實用最簡單的撰寫技巧,望對大家起到一定幫助作用。
新聞稿的種類很多,常見的官方分類包括:消息、通訊和評論等。傳播形式也有三種:電視、報紙、網絡。
就公司來說,現階段的新聞稿是通過網絡渠道發布,也就是企業微信和企業微信公眾號兩種,若遇大型活動或事件,可能會啟動媒體投放,即在社會媒體網站或行業媒體網站上發布。
而就選題而言,目前公司新聞稿的報道內容圍繞公司活動為主,產品路演、開業活動、市場活動幾類。
對于這幾類內容,目前的基本要求是,主要將事件內容闡述清楚,附帶結果或意義的揭示,或是事件的延伸等。總的來說,難度不大,為了更快更好的將新聞稿完成,我們不妨遵循新聞六要素的寫法。
新聞六要素:即“五個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時)、Where(何地)Why(何故)“一個H”:How(如何),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明確這六要素,對新聞采訪者有很重要的作用,便于他們提前準備采訪要點,理清標題、導語和主體內容。對于我們而言,則能快速整理出最核心的信息資料,快速成文。
舉個范文來說明。
文章共分為三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中均描述了時間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第二和第三段而描述了事件的核心內容,即如何發生的。三段內容將事件的起因、經過都說明清楚了。至于結果、事件意義和后續等要素可以理解為融合在了第三段。
雖然剛才說了,一篇新聞稿要包含5個W和1個H,但很多情況下,新聞稿的寫法并不是千篇一律,并不是按照很明確的要素順序羅列而成。在撰寫的時候,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對事件內容的分析自行處理,在稿件成文的框架中做些變化。但需注意的是,要將內容的要素都包括進去,將主旨講清楚,最好將稿件撰寫的目的清楚明白的表達出來。
雖然如此,很多情況下,新聞稿撰寫的目的只是記錄,乍一看很難提煉出成文的目的。若只是按時間線發展,依次對內容進行描述,未免有偷懶的嫌疑,或閱讀起來過于單薄。此時,我們不妨提前思考,挖掘出一些明顯同類事件的發生意義,或構建一些可能發生的后續事件及影響,閱讀起來,文章就會生動許多。不管最后羅列的內容是宏觀高大,亦或是短小細微,最低限度要能自圓其說。
至于新聞稿的格式,最實用最常規的寫法是“倒金字塔”式,也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格式。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報道事件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遞減進行描述。從上到下,最后一段是最不重要的。但這種格式不符合事件發展的時間順序,而是根據寫作時對事件的分析理解來寫,也就是說,從受眾對事件重要程度的認識角度來構思要素。不過這種寫法,需要較長時間的寫作實踐經驗,以及對受眾認知理解的充分積累基礎上。
建議大家還是采用國家新聞報道中常用的“新華體”來進行撰寫,也就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只是要加入事件的意義、后續或影響等內容。
新聞稿的寫法形式很多,這次暫聊這么多,下期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