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軟文,是一種看似鏡花水月,實則靜水流深的營銷手段。它伴隨中國互聯網的出現以及“四大門戶”的崛起而誕生,而它又在中國互聯網20多年滄海桑田的演變中獨善其身,一直被沿用至今,其對商業營銷的作用可見一斑。
顯而易見的是,軟文的關鍵在于“軟”字,但不容易做到的是,如何將一個產品或者品牌的核心價值與商業理念,用相對隱晦又廣泛滲透的方法通過文字表現出來。這當然需要長期的磨練與洞察,但更需要一定的方法論來加持。
在此,我想從“講故事”、“貼熱點”、“提問題”三個方面來簡單介紹下軟文的撰寫方法論,希望能夠以點帶面、以偏帶全的逐漸呈現出一個立體的,鮮活的寫作框架,從而闡釋出一篇“不像軟文的軟文”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軟文怎么寫顯得更“軟”?
講故事:好故事本身就是個閉環
這里說的講故事,不是要把軟文寫成一篇短篇小說,而是要用講故事的技巧貫穿于全文,讓故事成為全文的靈魂,從開頭的引子到中間的精髓再到最后的升華,一步步,一點點的重復“收”與“放”的過程,讓人們饒有興致的讀下去。
為什么現在的人都不愛看書,而“喜馬拉雅”和“得道”卻頗受歡迎?因為它們把書拆解了,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內容重組、再造。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愛吃水果,但他卻樂于接受鮮榨果汁是一個道理。
軟文也是一樣,其實大多數人都喜歡接受新的事物,但又討厭硬廣和枯燥的長篇大論,而講故事可以輕松的將人們帶入一個思維場景,利用人們的聯想和邏輯慣性,在潛移默化之間將產品或者品牌的內容植入消費者心中。
同時,故事的強邏輯性可以幫助人們理清一個行業的脈絡,用非常軟性的方法挑破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那層“窗戶紙”,將一個透明的、包容的商業環境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大大降低了品牌與行業門檻。
當然,講故事的技巧很多,我就不在這里贅述,總之,一個好的故事結構就是一個營銷閉環,它是軟文的核心并貫穿始終,它也是讓軟文顯得豐滿和鮮活的關鍵所在。
軟文怎么寫顯得更“軟”?
貼熱點:熱點要貼的恰如其分
貼熱點是當下新媒體文章常用的方法,此方法也同樣適用于軟文,其關鍵在于熱點的時機和類型,一個恰如其分的熱點能讓軟文更接地氣,更具行業代表性,而一個不恰當的熱點則可能適得其反,畢竟,強扭的瓜不甜。
現在的熱點新聞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然而并不是都能作為寫作的素材,因為網絡新聞的時效性與碎片性特點,很多都是斷行取義甚至未經證實,一旦使用不當則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
軟文不同于普通的新媒體文章,它的性質更偏向于行業和企業,在使用熱點的時候就要注意分寸,注意熱點內容的切入點和使用時機,否則就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情況,把大眾的眼光吸引到熱點內容而忽略了軟文的最終目的。
軟文怎么寫顯得更“軟”?
提問題: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老師講完一堂課,下面的同學提不出一個問題,那么可以說這堂課是失敗的。同理,一篇軟文,洋洋灑灑幾千字,如果讀者在閱讀中和閱讀后提不出一個問題,那么這就是一篇干貨很少的水文,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就是失敗的。
所以呢,作為軟文的撰寫者,就需要在軟文中進行合理的布局,在“故事大綱”的結構下,在起承轉合的關鍵節點,給讀者提出恰當的問題,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增加文章的可讀性,而這也就是我上面說到的“收”和“放”的過程。
“放”就是在故事大綱中對內容干貨的鋪陳,而“收”就是在關鍵節點提出的關鍵問題。一個好的問題,不會打斷讀者的閱讀過程,反而會讓讀者的閱讀思路更加開闊,讓讀者對下文的內容更加感興趣。
為什么知乎那么火?粘性那么高?有人說是因為它上面有大量的高質量回答。確實如此,但是,大家不妨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沒有那些巧妙的問題,又怎會吸引眾多高手來破解謎題呢?
所以,提問題就像出謎語,而破解謎題是人類的天性。在軟文中巧妙的設置一些問題,就是一個吸引讀者深入閱讀的過程。當然,有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文中,而有些問題可以不給答案,比如文章結尾,這會帶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
結語:方法很多種,自洽是關鍵
當然,寫好一篇軟文有很多技巧和方法論,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我之所以用這三種方法來做介紹,就是想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帶給大家更多的啟發。
各種方法之間的搭配,會組合出不同的軟文營銷效果。比如講故事,它像是一種戰略,而貼熱點和提問題,像是一種戰術,戰略需要全局觀,而戰術需要細節控。
總之,所有的組合搭配的關鍵就是自洽,邏輯上的自洽、結構上的自洽、技巧與鋪陳之間的自洽等等。八個字概括就是,守正出新,無遠弗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