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新聞通訊作為“比消息更詳盡的新聞”,是一種運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寫作體裁。在內容上比消息容量大,敘述更詳盡、形象。它不僅具有新聞價值,而且還具有可讀性,是新聞媒體廣泛采用的一種重要新聞報道形式。其特點是具有真實性、客觀性、新聞性、形象性和議論色彩較濃等。
熟練地掌握各類通訊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作為一名記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聞采編一線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此,筆者結合多年通訊寫作實踐,對通訊的分類和基本的寫作技巧進行了系統梳理和分析歸納,以供同行們參考。
一、通訊按內容分,可分為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風貌通訊(也可以分為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兩大類;事件通訊再細分工作通訊、風貌通訊等)。
1、人物通訊。以記人為主,報道在現實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跡、集中反映先進、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和精神風貌,為社會樹立學習的楷模,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一種精神力量。其基本要求是要寫出人物的特點;要善于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心理和典型細節等來表現人物。方法一是對人物一生或是某個階段、某一個方面,作比較全面的報道;方法二是不對人物作全面的報道,而是抓住某個特定的情景,簡單幾筆,把人物的精神、特點寫出來,或是作一個側面報道。要有時代氣息和時代特征。要善于展示人物內心世界,暗示人格力量。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質;也有寫群像的。
2、事件通訊。是記述新近發生的,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事件。主要圍繞具有新聞價值和典型意義的事件進行敘述,詳盡而真實地報道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果全過程。通過生動的細節、緊張的情節或截取事件中若干斷面來感染廣大讀者,起到介紹情況、揭示意義的作用。其基本要求是敘事要有明確的目的性,一般要有一個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圍繞這一中心事件展開。要抓住一個或幾個關鍵性場面或情節來寫。寫好高潮。高潮是矛盾之焦點,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閃光”之處,故應調動多種手法,不惜筆墨,寫活寫好。它的特點是以記事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原委,從而表達某種思想。
3、工作通訊。又稱經驗通訊,是以報道先進工作經驗或某項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為主要內容的通訊。寫工作通訊要有針對性,抓住當前帶有普遍性的,又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透徹地闡述問題和經驗,夾敘夾議,有理有據。使人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
4、風貌通訊。也稱概貌通訊、上題通訊、綜合通訊。它是一種反映某一個地區、戰線、系統部門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新氣象、新風貌,以及對祖國風光、社會風尚、風土人情、地方物產等為主的通訊報道。這類通訊取材廣泛、形式靈活。風貌通訊寫作要注重抓住特點、突出“新”和“變”。要注意能豐富知識,增添趣味。這類通訊取材廣泛,氣勢大,筆墨重,給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5、社會觀察通訊。是報道社會現象,剖析社會問題的一種新興的通訊類型,廣泛使用,很受關注。可分為課題型、話題型、展現型、剖析型等多種形式。其寫作特點是用廣角鏡頭透視大千世界、人生百態,反映社會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變化、新問題、新觀念,如央視的“新聞調查”等。
二、通訊按形式(文體、體裁)分,可分為記事通訊、紀實通訊、側記、特寫、速寫、素描、新聞專訪、散記、漫記、雜記、隨記、游記、紀行、掠影、剪影、巡禮、見聞、集納、花絮、一瞥、拾零、拾趣、拾萃、小故事(小通訊)、采訪札記(記者手記)、記者來信(讀者來信)、幽默通訊等。
【記事通訊】又稱介紹、報告等。是通訊應用最多最廣泛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常見的通訊報道體裁。也包括寫人,表現手法以敘事為主,具體現時詳盡。
【紀實通訊】紀實還是應該寫得較為全面,而側記則可以只選取某個角度、某一側面來寫。盡管有時候實在是難以區分,但既是側,就應該對內容選擇更強一些,而其思想性和抒情性也要相應更強。由于相對來說,側記與紀實兩種寫法是非常接近的,有些作品在兩者寫法上并無很多不同。
【側記】從一個側面反映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的通訊。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過程,但求抓住特點,扣緊受眾的興趣點、回答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寫作時往往夾敘夾議,兼談感受。
側記是對重要會議、重大行動、活動,在常規的消息報道之外,專門撰寫的記事性通訊。它要充分展開重要情節和細節,詳述有價值的重要現場鏡頭。要具有很強的現場感,能給讀者留下更為具體、鮮活、深刻的印象。側記往往會體現一種選擇的傾向,是特定角度的選擇,而非全面詳盡的記述。采寫者要具有了解全局的眼界,有較高的思想水平,有較強的表現能力。
【特寫】用類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和時間,通過一個片斷、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其寫作特點是以描寫為主要表現手段,截取新聞事實中某個最能反映其特點或本質的片段、剖面或細節,做形象化的再現與放大的一種新聞體裁。以回答受眾關心和感興趣的某些方面的問題。
【速寫】新聞速寫也稱特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的通訊文體。寫作特點是重在快速捕捉事實的基礎上,對事實經過、輪廓、主要特征或人物事跡的粗線條表現,是對其中有個性、有特點的部分采用簡筆勾勒的方法表現對象的總體特征。
【素描】原本指繪畫術語,單純用線條描寫,不加彩色的畫,如鉛筆畫、木炭畫、毛筆畫等。它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隨著新聞學的發展,素描作為一種報道形式被眾多的新聞工作者采用。就目前的情況看,素描較多應用于物貌、活動和人物的報道之中。物貌性素描它是一種對人們關心和有興趣了解的事物整體面貌用“線條”簡筆描寫的報道。在文學中,素描是指寫人寫物寫景但不十分渲染的作品。所以,有人又把新聞素描叫做新聞速寫、特寫或視覺新聞。
【專訪】也稱訪問記。是通訊運用較早較多的一種表現形式。由記者事先帶著一個明確的目的,針對特定人物和具體事件深人新聞現場,以采訪活動的過程為主要線索來結構和組織材料。寫作時有問有答,現場感較強,而且可以穿插各種背景材料,使通訊有一定深度。訪問對象一般是人物,內容或記人物或記人物介紹的事件。
【散記】新聞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結構方法和筆法,同樣要求“形散而神不散”。選材、寫法都較自由,通常更注意選擇知識性、趣味性的新聞事實,而后講究意境的表現。
【漫記】隨筆寫的。也指隨筆所寫的文章,多用作書名。
【雜記】記載雜項的筆記或零碎的筆記。寫作上以記事為主,其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
【隨記】隨記就是記錄身邊所發生的事。目的是積累題材。隨記其實就是一種更加隨意的隨筆,沒有散文的神,也沒有小說的邏輯,但是重要的是真實,是感染,好象色彩染在染布上,自然美,自然色......但是這才是它的美麗之處。
隨記的格式不受限制,可以很自由,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可以像日記那樣記敘日常的事,可以像散文那樣針砭時弊或者抒發心情。更多的時候,它可以像一個好的傾聽者,記事者可以向它傾訴憂傷、喜悅。
【游記】游記,顧名思義,指記述游覽經歷的文章。在現當代文學中,游記被賦予了歷史與人文內涵,其中以翦伯贊的《內蒙訪古》、余秋雨的《山居筆記》、韓晗的《大國小城》、路東的《一路東去》最為代表。
游記可以分為很多種。以記錄行程為主的是記敘型游記;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是抒情型游記;以描繪景物、景觀為主的是寫景型游記;通過游記來說明一個道理的,是說理型游記。寫作途徑有兩條:多看和多寫。正如歐陽修所說:“作文無它術,唯勤讀書多為之自工。”多看包括閱讀和閱歷。
【紀行】指記載旅游路上的所見所聞的文字,多用于標題。如《延安~》。
【巡禮】也稱“見聞“,是一種觀光記,參觀記,對記者自己的所見所聞發出的感想。一般采用鳥橄式的眼光,從全局的角度報道形勢、事件或單位,具有現場感、動態感和親切感的特點。特征體現在“觀光”或“瀏覽”上。“巡”這里指的是不局限于一二處瀏覽,從這一點看,巡禮應是一種大容量、大跨度、大筱蓋面的新聞品種。
【掠影】一閃而過的影子。比喻粗略的印象。如韓國掠影等。
【剪影】早期指把紙剪成人頭、人體的輪廓形象。現也比喻對事物作輪廓的描寫;亦指比喻描寫出的輪廓。
【集納】又稱主題通訊、綜合通訊,即圍繞一個主題,同時報道一組新聞材料的通訊。分人物集納通訊和事件集納通訊。人物集納通訊,是以一個相同或相近的主題、意旨、身份、職業和性格特點等將有關的人物組合、集納在一篇通訊里。事件集納通訊,是圍繞一個大致相同的主題、題材,將有關的比較典型的事件集中寫在一篇中的通訊。采寫時應注意提煉主題注意指導性;選擇事實注意聯系性;謀篇布局注意銜接性。
【花絮】現代漢語辭典的解釋為:各種有趣的零碎的新聞。其實,它還包含了許多其它的內容:依附于某一大會、活動、賽事以配合之:倡導新風、提供信息、報道新聞趣事等。花絮雖短,可要求很高,要有較強的新聞性,是讀者受眾須知、欲知、愛知的事實。采寫花絮,可從三方面人手:一是從資料中摳。一些會議、活動、賽事的材料中有許多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如與會或參賽者年齡最大、最小的,男女比例如何?活動場所的設施如何?服務將怎樣?以及此次大會、活動、比賽與以往有何不同?等等。因此,記者應事先到有關部門采訪,掌握這些基本的材料,然后比較、分析,采寫花絮。
【一瞥】意思就是飛快的看一眼,沒有仔細看,沒有深入了解情況。也指一眼看到的概況,多用做文章題目。
【拾零】指把某方面的零碎的材料收集起來,多用于標題。
【拾趣】指把某方面的有趣的材料收集起來,多用于標題。如峨眉~。
【拾萃】挑取精華。在數量眾多的備選方案中,選出精華部分。
【小故事】(小通訊)寫法: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片斷,通常表現一人一事,線索單一而有故事情節,短小精悍,生動活潑。不能寫得人物繁多,場面太大,枝節橫生,否則就失去“小”的特點。思想上注意以小見大,形式上講究別致精巧。
【采訪札記】(記者手記)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采訪札記是一種可以公諸于眾的小型“情況反饋”,往往是記者完成新聞報道任務同時的副產品,著眼點在于交流信息、推動工作。它的題材范圍較小,也不像通訊那樣強調指導性,然而某些新發生、新發現的情況和問題,卻又是為社會公眾所關注的。記者用短小精悍的札記形式,把所見所聞所感如實記錄下來,可起到闡明新情況、新問題以及狂正視聽、明辨是非和提醒注意等作用。
札,原指我國古代寫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札記是求知的人讀書時信手摘記的要點與心得,是一種隨筆記下來,加以公開報道的一種新聞樣式。報紙上出現的采訪筆記、采訪日記、采訪手記、采訪雜感、采訪隨感、采訪見聞、記者手記等均屬這一類。寫作要求:有為而發,針對性強;事實典型,說服力強;自由靈活,生動活潑。
【記者來信】記者(讀者)來信是一種書信體的通訊形式。作者用與編輯部通信的形式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經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發表意見和建議。比之別的新聞通訊體裁,這種報道形式更靈活自由。行文可述可議,抒發見解可深可淺,篇幅可長可短,更具親切感和貼近性。選材注重讀者普遍關心的問題,行文有時候用書信格式,有抬頭(編輯部:)和落款(本報記者×××)。列寧把報紙的讀者來信稱之為“最好的政治晴雨表”。
【幽默通訊】是指運用幽默的表現手法報道新近發生的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長的事實的一種通訊形式。他能給讀者帶來信息,帶來輕松、愉快和會心的笑,帶給讀者啟迪和教益。采寫幽默通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巧選題材,捕抓笑料,如異常實例、荒誕事例、愉悅性事例。此外,還要精心構思,妙句結尾;文字活潑,語言幽默。
總之,筆者在長期的實踐和研究中感悟到:無論通訊文體形式的劃分,還是各類通訊體裁概念的界定都要用發展的觀點去把握,而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生搬硬套。從通訊產生發展過程和功能演變可以看出,通訊文體的演變是與社會轉型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每一次社會轉型都會伴隨著新聞通訊的形態變化。從古代《左傳》、《史記》以及山水游記等,可以窺見“事件通訊”、“人物通訊”和“風貌通訊”等雛形。但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國的新聞通訊文體是隨著近代中文報刊的出現才逐漸發展起來的。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新聞通訊無論體裁、內容還是表達方式等都經歷持續的演進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轉型期,隨著經濟體制的轉換和改革的深化,各種社會矛盾和觀念沖突使得新聞通訊呈現出多樣態和不穩態的特點。
突破傳統形態的通訊,在新的媒介環境中出現了新的混合形態。調查性通訊、述評性通訊、思辨性的通訊、解釋性通訊和深度預測通訊等新的通訊延伸文體形態大放異彩,成為媒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通訊文體。發揮了通訊的監督功能和指導作用,成為輿論監督的“重鎮”。因此,我們要從新聞傳播學和新聞實踐的結合上,對這些新出現的通訊文體進行科學合理的重新劃分和界定,以重構新聞理論體系,更好地指導通訊寫作實踐。
今天的內容有點多,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給你帶來啟發。如果有幫助到你的地方,或者你覺得說的還不錯,希望小仙女們能高抬貴手,走過路過,給我點個贊唄。
上一篇 辯論賽新聞稿寫作技巧與范文分享
下一篇 新聞源發布渠道和價格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