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事件背景
2016年8月,網信辦發布2016版《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2021年10月20日,網信辦發布2021版《互聯網新聞信息稿源單位名單》,業界稱之為“白名單”。
01關鍵釋義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相關規定中所稱的“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包含三種:采編發布服務、轉載服務、傳播平臺服務。白名單即“采編發布”許可。采編發布服務的申請主體限定為新聞單位或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非新聞單位僅能申請轉載服務和傳播平臺服務,而轉載必須來源于白名單。
02兩版白名單差異
新版名單在數量上大幅擴容。總量是此前的近4倍,為1358家。
領域多元拓展。新收錄一批理論網站、專業財經類網站、軍事類網站及行業媒體,覆蓋面更廣,內容更多元。
首次將微博、微信和應用程序納入名單。
首次將具備條件的江蘇江陰市、浙江長興縣等10家縣級融媒體中心納入名單。
大幅擴容政務發布平臺。為各地各部門政策發布、權威發聲提供有力保障。
白名單將全程動態管理。本次納入大量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管理規范、代表性強、影響廣泛的媒體,同時移除了舊名單中不再符合條件、日常表現不佳、缺乏影響力的媒體,且未來符合采編要求的媒體可申請加入白名單。
03名單分類的顯著變化
名單新增“行業媒體”類別。《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消費者報》、《中國質量報》、《三聯生活周刊》等從“中yang級新聞單位”變更為“行業媒體”,《中國經營報》、《中國電子報》則新入選。
和舊版相比,增加微博號、微信號和APP獨立分類,大量有資質媒體的社交帳號和媒體自建APP納入名單,保障發布渠道更充分。
04值得注意的“入選”和“落選”媒體
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媒體入選,如《界面新聞》、《上觀新聞網》、《財聯社》、《藍鯨財經》、《南方周末》、《每日經濟新聞》、《封面新聞》等。
《財新網》落選新版白名單。
《經濟觀察網》在兩版名單中均未出現。
05媒體反應
根據規定,白名單外網站不能采訪撰寫時事、政經、重大民生等新聞事件,只能進行轉載。實際情況如何呢?
新浪網的軍事、財經、國內等頻道,轉載規范,文章皆有明確的白名單稿件來源。科技、汽車等頻道中的部分商業文章,則發現原文來源不在白名單內,如《IT之家》、《太平洋汽車網》等。
《財新網》和《經濟觀察網》的政經類、產經類部分文章,仍非常明顯地標注了“來源財新網”或“經濟觀察網記者”等標識,且《財新網》網站仍掛有宣傳稱“財新擁有100+新聞記者”。
國內公開互聯網領域內,各大網站上對此白名單發布有積極的報道,但為全文或節選轉發客觀報道,未見解讀和預測文章。論壇、知乎等討論社區,鮮見有關此次白名單的討論。在一些可見的海外媒體渠道上,報道關注點則是在國內頗受爭議的《財新網》落選。
06新聯觀點
國家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管控趨嚴,白名單保障了“資質媒體”的“權威發聲”,對商業品牌宣傳的影響尚待觀察。
白名單大幅更新,結合近期對互聯網飯圈、粉絲經濟、流量的高力度整治,可以看出對互聯網信息傳播的管控快速趨嚴,特別是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生等重要領域。
預估對于商業品牌側的傳播和合作,有資質的媒體不受影響,只會更受歡迎,KOL合作可能需要重點評估。
對于刊發商業品牌文章的媒體和KOL側來說,暫看不見明顯影響,預估還需要觀察后續是否有一系列禁令的發布、實施和處罰力度等。
商業品牌傳播需動態跟蹤白名單及相關規定變化,以便及時調整媒體合作策略。
新聯將對相關媒體進行持續觀察……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觀媒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