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宣傳文案怎么寫?
什么樣的文案才算走心文案?
為什么你的文章沒人看、沒人轉發?
一、到底什么樣的文案叫走心
L在房地產公司做文案工作,老板讓他為新推出的“年輕人小戶型房產”寫宣傳文案。他參考了很多雜志,寫了一句主文案:有家,就有一切。結果老板很不滿意,說這個文案不走心,怎么辦?
文案是用一篇文字、一張照片或一段視頻,喚起消費者強烈的情緒,使他們忍不住購買或傳播產品的工具。好文案是坐在鍵盤背后的銷售。老板不滿意的根本原因在于,L寫的這句話并不能喚起消費者強烈的情緒。
如何才能喚起消費者強烈的情緒呢?
著名文案大師邁克爾·馬斯特森說,寫出好文案,要從人們的三種“核心情緒”開始,它們是:信念(beliefs)、感受(feelings)和渴望(desires),簡稱BFD。
第一個,信念。
信念就是消費者相信什么。文案比消費者更準確、更有力地表達出他們的信念,就能激起“哇,你竟然也這么覺得”的共鳴感。
比如,耐克的“Just Do It”(想做就做)說出了許多年輕人永不服輸的信念:
在你的一生中,有人總認為你不能干這,不能干那;在你的一生中,有人總說你不夠優秀、不夠強健、不夠有天賦,他們還說你身高不行、體重不行、體質不行,不會有所作為。他們總說你不行!在你的一生中,他們會成千上萬次迅速地堅定地說你不行,除非你證明自己能行!Nike,Just Do It.
再比如,阿迪達斯的“太不巧,這就是我”:
他們說,“太粉了”“太粗放”“太放肆”“太浮夸”“太假”“太快”“太呆”“太娘”“太男性化”“太完美”“太幼稚”“太狂熱”“太懶”“太怪”“太晚”……
看到這里,很多年輕人都會產生共鳴:這不就是那些看不慣自己的人常說的話嗎?這時,文案話鋒一轉:
太不巧,這就是我。
這句話簡單有力,幫年輕人反擊那些什么都看不慣的人,說出了許多年輕人“為自己而活”的信念。
第二個,感受。
感受就是消費者的情緒。基于情緒和感受的表達,遠比理性更打動人心。比如,用一萬個字描述食物如何好吃,都不如一句“媽媽的味道”來得走心。
有一個盲人寫了塊“我是盲人,需要幫助”的牌子。可是,并沒有多少人給他錢。后來有個女孩路過,把牌子翻過來,重新寫了一句話,給錢的路人突然變多了。女孩寫的是:
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卻看不見。
兩句話其實是同樣的意思,但女孩用第二句話,把路人放在盲人的情緒和感受里,激發了共鳴。
第三個,渴望。
渴望就是消費者最想要的東西。某鋼琴學校要向家長推廣課程,他們思考了這樣的問題:家長送孩子上各種課程,他們內心最想要的是什么?真的是希望孩子彈好鋼琴或者拉好小提琴嗎?也許并不是。
這所鋼琴學校最后把文案定為: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
這則看似和鋼琴無關的文案打動了很多人——也許,這才是家長真正渴望的。
回到開篇的問題,L應該怎么辦?他應該追問自己,買房子的年輕人渴望的到底是什么?某家房地產商寫出了這樣的文案:別讓這座城市只留下你的青春,卻留不住你。
很多年輕人看到這句話,都會感到“扎心”。最基本的安全感,也許才是年輕人渴望獲得的。如果是適合一家三口的改善型住房呢?
某家房地產商是這么寫的:房價能等待,但孩子的童年不能等。
二、什么叫好的廣告語
某人開了一家叫“小四川”的火鍋店,想寫出類似“怕上火,就喝王老吉”這樣經典的廣告語。
他想了很多,比如“吃小四川,走成功路”“小四川,弘揚中國飲食文化”“小四川,用28種原料、17道工序,熬制72小時才敢端上桌的火鍋”,但都不滿意。
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他沒有理解好的廣告語的創作原則和創作方法。
好的廣告語,有兩個目的:
第一個,刺激購買——被你說中了,我確實容易上火,我買;第二個,便于傳播——如果別人問你為什么喝王老吉,你會張口就說: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啊!
怎樣才能達到這兩個目的?有三個創作原則需要注意。
原則1:簡單易記
澳大利亞廣告學家H.赫斯曾說過:廣告超過12個字,讀者的記憶力要降低50%。好的廣告語,一定要短。這被稱為“赫斯定律”。
“小四川,用28種原料、17道工序,熬制72小時才敢端上桌的火鍋”,這句話有二十多個字,聽上去很厲害,但大部分聽過的人都記不住,更復述不出來。
原則2:對消費者有利
“小四川,弘揚中國飲食文化”,這句話雖然氣勢磅礴,但沒有把最關鍵的問題講清楚:對消費者有什么好處?
我個人非常喜歡CNN的廣告語:Be the First to Know(你第一個知道)。作為新聞頻道,“最新最快”是最核心的競爭力。一句“你第一個知道”,就把給觀眾的利益強勢地展現了出來。
原則3:與產品相關
“吃小四川,走成功路”,這句話聽上去似乎對消費者有好處,但“走成功路”和火鍋的關系未免太過牽強。
我很喜歡雀巢咖啡的一句廣告語:再忙,也要和你喝杯咖啡。短短幾個字,把感情和產品連接得非常好。
理解了文案的三個創作原則后,用什么樣的創作方法才能完成既能刺激購買又便于傳播的廣告語呢?關于廣告語創作方法,國內外無數高手各顯神通,其中有兩個最大的“門派”。
第一個,價值主張派——強調打穿消費者痛點,強化產品獨特價值。
著名營銷人小馬宋講過一個案例。有一次,他給一個賣瓜子的客戶設計廣告語。這個客戶的瓜子質量很好,但賣100元1斤,很貴。這么貴的瓜子,怎么突出價值?
小馬宋了解到,這種瓜子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每10斤里只能選出2兩。于是,小馬宋寫了一句廣告語:10斤瓜子選2兩。簡單幾個字,就充滿了價值感。
此外,價值主張派的代表還有聯邦快遞的廣告語——“使命必達”,麥斯威爾咖啡的廣告語——“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等等。
回到開篇的問題,火鍋店老板應該怎么寫文案?他可以根據自己火鍋的獨特價值寫廣告語,比如“小四川火鍋,吃完衣服沒味道”。
第二個,行動指令派——強調用祈使句和動詞激勵消費者立刻行動。
在行動指令派中,百度公司的廣告語很經典。
2007年前,百度的廣告語是“有問題,百度一下”;2007年改為“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百度”是公司的名字,被刻意當作動詞來用,有很強的行動指令感。如今,“百度一下”已經變成很多人的口頭禪了。
此外,行動指令派的代表還有美國運通信用卡的廣告語——“沒有它,別離家”,平安保險的廣告語——“買保險,就是買平安”,等等。
那火鍋店老板應該怎么辦?他可以試著針對某個場景發出行動指令,比如“兩個人以上,就去吃小四川火鍋”。
三、為什么你的文章沒人看
還是那家叫“小四川”的火鍋店,老板把廣告語定為“小四川火鍋,吃完衣服沒味道”,打算在微信平臺大力推廣。
他寫了很多文章,比如《最美的味道,是歡聚的味道》、《火鍋的味道,只應唇齒留香,不應糾纏衣物》,但閱讀率都不高,轉發就更少了。這是為什么?
內容被大量轉發的前提是閱讀,閱讀的前提是打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讀者只用0.5秒來決定是否打開一篇文章。這么短的時間,讀者靠什么做出決定?就是文章的標題。
什么樣的標題才能激發讀者強烈的打開欲望?文案大師羅伯特·W.布萊在他的暢銷書《文案創作完全手冊》里,提出了寫標題的“4U原則”,我們可以把它當成創作標題的心法。
第一個原則,緊迫性(urgent)
人們怕晚得到、早失去,所以,充滿緊迫性的標題可以給消費者一個立即打開的理由。
比如,《上半年最大機會》《下周一新交規即將實施》。
第二個原則,獨特(unique)
某樣東西人們在別的地方沒見過,可能也見不到,這就是獨特性,能誘發巨大的好奇心。
比如,《解密MH370墜機的真正原因》《張小龍首次披露心聲》。
第三個原則,明確具體(ultra—specific)
具體的東西更容易帶給讀者獲得感,從而使其想要占有。
比如,《寫好標題的4個心法,3招劍法》《這9種交流方式,容易得罪人》。
第四個原則,實際益處(useful)
承諾利益,永遠是俘獲讀者的不二法門。
比如,《價值2萬元的資料,今天免費拿走》《做到了這幾點,他的月薪從500元漲到50萬》。
那么,火鍋店老板應該怎么辦?他可以基于4U原則,以“打開”而不是“購買”或“轉發”為目標,重寫標題,激發讀者強烈的打開欲望。
具體怎么做?可以試試高手們基于“4U心法”總結的“3招劍法”。
第一招:“目標人群+問題+解決方案”
這家火鍋店的目標人群是誰?直接對他們喊話,點出問題,并給出方案。可以試試這么寫:
想陪男朋友吃火鍋,又怕毛衣有味道?現在終于有人解決了這個問題!
最擔心衣服上有味道的是女孩們,“想陪男朋友吃火鍋”是篩選讀者,對她們喊話;“怕毛衣有味道”是通過畫面感,用問題、沖突喚起共鳴;“現在終于有人解決了這個問題”是給出解決方案,讓讀者忍不住打開。
第二招:“在××時間內,得到××結果”
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人們需要有承諾的利益,并且是馬上就能獲得的利益,才愿意投入時間,打開去閱讀一篇文章。可以試試這么寫:
揭秘:吃一頓火鍋,衣服少活半年。如何1分鐘不要,1分錢不花,解決這個問題?
“吃一頓火鍋,衣服少活半年”是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讀者希望得到的結果;“1分鐘不要,1分錢不花”是告訴讀者解決這個問題不需要代價。讀者很可能忍不住就點開了。
第三招:“熱點人物+獨家信息”
人們都有好奇心,對大人物更甚。這也是新聞,尤其是八卦新聞有人看的原因。可以試試這么寫:
被稱作火鍋界的特斯拉,只因擁有這三樣黑科技!
“火鍋界的特斯拉”,是蹭大人物、大公司、大熱點;“這三樣黑科技”,是獨特信息,激起讀者的好奇心。
四、怎樣讓文章刷爆朋友圈
還是那家“小四川”火鍋店,老板嘗試用“4U原則”寫標題后,文章的打開率大大提高。但他發現,打開率雖然高了,但轉發率并不高。怎么辦?
文案的責任是促使讀者做出“行動”;標題的責任是促使讀者“打開”,而不是“轉發”內容。可是,轉發真的很重要——據統計,如今微信文章的閱讀量,有80%左右來自朋友圈轉發。如果標題不負責轉發,那由誰負責呢?
答案是:內容本身。文章的轉發率不高,可能是內容不具備容易被轉發的6大特征。
美國沃頓商學院的市場營銷學教授喬納·伯杰專門研究了“轉發”這件事,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激發了一個人分享的欲望。他把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叫作《瘋傳》,書中提出了引發瘋狂傳播的六個核心要素,被稱為“瘋傳6原則”。
原則1:社交貨幣
如果分享某個內容,能讓別人覺得自己優秀、與眾不同,這個內容就像貨幣一樣,買回了別人的刮目相看。
看看那些被塑料袋纏繞而變得畸形的海龜,鎖住喉嚨的海鳥,這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從我做起,不用塑料袋。
這就是社交貨幣,讓別人覺得你充滿愛心。
原則2:誘因
聽到一首歌,想起某段記憶,這首歌就是記起往事的誘因。
有段時間,火星糖果公司的糖果棒突然賣得非常好,調查后發現,美國宇航局宣布了登陸火星計劃,這個誘因讓消費者想起有個糖果品牌也叫“火星”,于是糖果大賣。
所以,想要內容被更廣泛地傳播,就要把內容和常見的事情關聯起來,比如周末、下雨天、早晨等,讓它們成為誘因。
原則3:情緒
轉發是一個心理成本很高的動作,只有強烈的情緒才能激發讀者分享。喬納說,有五種強烈的情緒最容易引起轉發——驚奇、興奮、幽默、憤怒和焦慮。
他還做了實驗,結果發現:幽默會提高25%的轉發率,驚奇會提高30%的轉發率,而悲傷會降低16%的轉發率。
原則4:公開性
人們都喜歡模仿,想讓文章或活動瘋傳,就需要讓更多人看到。
耐克曾想做一個品牌公益活動,當時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辦場公益自行車賽,邀請家人為選手捐款;第二個,做個醒目的腕帶販售,將收入捐給公益組織。
最后,耐克選擇了第二個活動,大獲成功,6個月賣出去500萬只腕帶。
這次成功也許有很多原因,但肯定有一點是因為:腕帶戴在手上會被很多人看到,其他人會紛紛模仿,購買腕帶。
由此可見,公開性對引爆和瘋傳至關重要。
原則5:實用價值
看到“這種食物能讓失眠的人很快入睡”的信息,你是不是很想轉給身邊睡不好的朋友?
在互聯網時代,健康和教育類文章屬于最常被轉發的文章,因為有實用價值。
原則6:故事
2017年,招商銀行的一則視頻刷爆朋友圈,這則視頻叫作《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
一位留學生初到美國,參加一個聚會,每個人都要做一道菜,他選了最簡單的番茄炒蛋。但是搞不定,于是他向遠在中國的父母求助,父母拍了做番茄炒蛋的視頻指導他。最后,聚會很成功。隨后他突然意識到,當時是中國的凌晨,父母為了自己,深夜起床進廚房做菜。
很多人都被打動,哭著看完視頻。招商銀行的負責人說,這段視頻只投放給了40多萬用戶,但最后觀看量超過1個億。
這就是好故事的力量。
那么,火鍋店老板應該怎么辦?
圖文并茂地列舉100種火鍋吃法,作為“社交貨幣”,換回“有文化的吃貨”的贊嘆。
或者,無可辯駁地講述,為什么女生一定要吃“衣服沒有味道”的火鍋,這樣就把“和女生吃飯”變成誘因,以后和女生用餐,顧客就會想起這家店的無味火鍋。
還可以寫一篇情緒感染力極強的文章,講述一個人到國外就餐才知道自己有多愛國內的火鍋,等等。
上一篇 抖音直播宣傳文案怎么寫吸引人?
下一篇 教育機構的宣傳文案該怎么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