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今天教大家一個簡單實用的記敘文寫作小技巧,保證你一看就會,一用就靈。
看到記敘文,大多學生常常會感到很無助。
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學生硬生生地寫了10年的記敘文,從一年級的拼音加漢字的看圖寫話開始,到初中的“最感動的事情”,到高一還在為“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情”冥思苦想。
10年了,記敘文非但沒有寫得讓自己感動萬分,反而把自己所有的思緒都給榨得干凈。
所以,很多學生10年來反反復復就寫了幾件事情,而且就這幾件都要來回寫上幾十遍,直到寫得自己也惡心萬分。
你的故事是否濫俗陳舊,完全沒有讓人讀下去的欲望,行文是否如流水賬一篇,根本沒有輕重緩急。
還有一些學生,寫完一篇記敘文,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自己都不想看第二眼,因為實在連自己都沒有辦法相信自己的故事。
我知道,這種文體寫作形式,讓你非常頭疼。
那怎么辦?
今天,站在一個專業講師和語文研究學者的角度,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
其實,記敘文寫作本來就不該如此困難而復雜。
接下來請你花上5分鐘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小落老師將教你如何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如何用你的筆打動老師的心。
這個小技巧雖然簡單,但是可以迅速幫你提高記敘文的寫作水平。
我可沒有夸張哦,這些方法可是經過無數學生實踐驗證過的,你也千萬不要錯過。
/01/
我們常常講:“用你的筆打動我的心”,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寫出來的文章可以打動別人的心呢?
其實,第一點就是你得選擇一個能打動“我心”的事物。
請你注意了,老師在這里說的是“事物”——也就是“事”和“物”。你要從你的腦海里找出那些可以打動人心的“事情”或者“物件”。
那,有學生就說了:老師,天天三點一線的生活,我何來特別感動的事情,或者也沒有什么記憶深刻的物件。如果這些我都沒有,是不是記敘文就寫不好了?
當然不是。
因為,你要明白,哪怕是我們身邊最最普通的存在:
父母、叔叔、小姨
或者最最普通的事物:
手表、日記、書籍
只要你能夠加深對這些事物的認知,那么你就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與眾不同”。
ruanwenshijie.com那個特別屬于你的特別地方,也就是我們“感動”的所在。
那么,怎樣加深我們對生活中普通事物的認知?我們又該認知到什么呢?
其實只需要小小的步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這個“事、物”。
什么意思?
那么,小落老師來形象地解釋一下:
如果你要表達的感情是——父母很辛苦,為我付出很多。
很多學生想到父母的辛苦,只能想到送飯、送傘、熱牛奶、等你回家。而且,想完這些,就沒有東西想了,思維枯竭。
那么,就想這一些,就是這樣俗不可耐的想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使文章鮮活起來。什么方法?
——“情景拓展法”。
/02/
那到底什么是情景拓展法呢?
——送飯,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
然而,加入一定的情景,就不一樣。
但是,這里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注意,為了拓展你的思維,這里的情境可不是指一個情境哦,而是同一個事情的,多種情境呈現。
——換一句話說,就相當于送飯這件事情,在不同的情境中的體現。
具體來說:
冬天雪花飄飄的時候,父親深一腳淺一腳,哈著氣來送飯。
夏天酷暑炎炎的時候,父親騎著車流著汗,曬成黑炭得來送飯。
更具體一點來說:
秋天正是落葉的時候,父親送飯而來,與你一起坐在操場吹著風。父親的白發隨風飛舞,陽光正好,父親感慨自己也曾才陽光下打籃球,和伙伴們一起迎風奔跑。而你一抬頭,發現父親憔悴不堪,過去的青春少年為你操碎了心,皺紋也慢慢多起來了。
看到了沒有,本身很普通的一件事情,把這件事情進行多個情境的描寫,在描寫中抓住人物細節描寫,特別是那些能打動人心的細節描寫。文章自然比單寫“送飯”厚重多了,而且更有深度。
在這里小落老師要強調:
所謂的情境拓展法,并不受時間、人物的限制。只要是同一件事情,那么,可以通過不同的時間做這件事情來表達主題,也可以通過不同的人來做這件事情來表達主題。
怎么理解?
——比如:通過“送飯”來表現父母對自己的愛。那么,這個送飯既可以寫母親送的飯,也可以同時寫父親送飯。通過這兩個人送飯時細節的不同,來表達父母對自己的愛。
/03/
有同學想,這樣也能寫出一篇好文章?
當然能,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篇優秀的范文吧!
請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所寫內容要在“親情”的范圍之內,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裝著家的飯盒
徐小雯
自從上高中以來,我就沒吃過幾頓家里人做的飯了,每天都是拿著一張卡片刷遍整個食堂。手里端著紙飯盒,嘴里吃著大鍋飯,眼睛盯著凳子上那個泛著金屬光澤的飯盒出神。
飯盒是媽媽在暑假里拉我們一家一塊去買的。媽媽想要一個小一點的,說是坐兩個多小時的火車,攜帶著方便。爸爸卻搖頭說:“換個大的,太小了怎么裝得下?兩個星期送一次,肯定要多帶點!”最后三個人一致決定,要了這個不大不小,柱狀的飯盒。
有了飯盒,爸媽就開始用它給千里之外的我送飯了。每兩星期一次,兩人更換,準時交班。每當爸媽來到宿舍時,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去翻出飯盒,渴望著從家里帶來的飯菜。
爸爸與媽媽所帶來的飯盒在我眼中是不同的。雖然飯盒沒有本質的區別,可我總覺得爸爸帶來的飯盒體積擴大了一倍。每當我拿著筷子,吃著飯盒里裝的飯菜,總是吃也吃不完,“怎么這小小的飯盒一下子變得深不見底,居然裝的了這么多!”每當我吃得直打飽嗝,坐在床上邊想邊看著老爸風殘云般把剩下的飯菜湯水打掃的干干凈凈,之后他總忘不了還嘟噥一句:“這個飯盒實在是太小了,如果再大一點可以裝更多。”我不禁好奇,為什么爸爸帶來的飯我總是吃不完。后來媽媽告訴我,原來他每回裝飯菜時都不停著用力朝下按,恨不得自己坐上去壓一壓再繼續裝。腦海里浮現著老爸那副厥著嘴用力的樣子,我不禁笑出聲來:“下次有機會,他是不是要把整個廚房都裝進飯盒給我帶來!”
媽媽帶來的飯盒永遠是小巧精致的。每當我打開飯盒,總能看到花花綠綠,營養搭配均衡的飯菜,什么雞翅啦,牛肉啦,春卷啦,餅子啦,波菜啦,西紅柿啦,全部擺得整整齊齊,在飯盒里占著自己的領地,互不侵犯,有種藝術品的感覺。盯著這些熱氣騰騰的飯菜,我總是直流口水卻不忍心把它吃掉。想必媽媽在家一定裝了好久才擺成這個樣子的。我仿佛又回到家中,看著媽媽把精細的菜肴擺上餐桌。這時,媽總會提醒我:“有什么好看的,再不吃就涼了。”看著我狼吞虎咽地吃得滿嘴流油,她滿意地蓋上蓋子:“這飯盒不大不小,剛剛合適,讓我把在家里做的好吃的都帶來呢!
現在,我吃著大鍋飯,又開始盼這個飯盒再次被裝滿。不論是裝得多還是裝得好,打開飯盒,里面的熱氣總能模糊我的視線。吃著家里的飯菜,就像在家一樣,倍感溫馨。小小的飯盒,裝著爸媽的心血和關懷,裝著沉甸甸的親情,裝著千里之外那個永遠溫暖的家。
/04/
這篇文章通過,不同的情境,很真實而又細致地展現了父母對自己的愛,非常巧妙地運用了“情境拓展法”。
那么,現在你能很好地理解情境拓展法嗎?
情境拓展法:就是把一個事情,放在多個情境中間,在多個情境中通過細致地描寫,展現出人物特點,表達文章的主旨。
/05/
最后,很多孩子一直都在問我一個問題:我的語文功底不好,只考得了七八十分,我能寫好記敘文嗎?
小落老師還是那句話:能!!!當然能。
哪怕是語文功底不好的孩子,只要你跟著小落老師認真學,只要你會說中國話,你就能寫好記敘文,你就能學好語文。
加油吧,所有在路上努力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