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怎么寫好會議新聞稿件?
在日常新聞報道中,會議新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是新聞媒體不可缺少的一個新聞源,同其他新聞一樣,不是要不要報道,而是怎樣做精、做細、做活、做好的問題,以達到群眾樂見、社會歡迎的目的。優秀的會議新聞要求作者跳出既有框架,認真搜尋資訊,精心建構個性化框架,獨辟蹊徑的切入、藝術化營構,才能寫出可讀可視性強的會議新聞。要做到這一點,應做到如下幾點:
精心準備,做好關鍵信息采訪的策劃工作。對于記者而言,熟悉環境,讀解材料,做好一些知識上、政策上的準備,是十分必要的。會議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蘊藏新聞的“富礦”,只有懂得挖掘,才能從中獲取寶貴的新聞線索。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解讀卻可能不同,這是會議報道中應該切實注意的問題。會議報道最易落入俗套,尤其是會議報道的導語部分。所以,應當以鮮明的個性風格去經營它,增加可讀性。
加強會議新聞的寫作,拎出要點,放大亮點。寫會議新聞要主題集中。任何一個會議都有自己的特定內容和定位,必須準確把握。會議不同,寫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報道的多是工作會議,工作會議一般就應該注重其內容而不是其形式,從中挖掘最新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跳出會議報道只報會議的框框。只有吃透會議精神,才能從中選擇最主要的、讀者最關心的信息來下筆。每次會議的召開都有一定的背景,會議消息要運用背景材料,使報道的內容更為深厚,主題更為突出。
ruanwenshijie.com
善于捕捉會議中的“花絮”新聞,往往能贏得讀者。新聞亮點可能是會議上領導脫稿時講出來的那些精彩話語。新聞亮點也可能是會上反映出來的會外新聞。在快節奏的今天,為了讓讀者能從會議報道中快速地、清晰地、準確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受眾意識。從受眾的角度理解會議,從受眾的需求捕捉新聞。例如,十八大召開后,改會風、轉文風成為會議的一個亮點。與往年相比,2013年的油田公司“兩會”,會場不布置鮮花,不懸掛宣傳標語、彩旗,取消了討論地點的綠色植物布置及紙質會標安排,工作報告更加簡短,會場日程依法進行了簡化。這些變化就是會議中的“花絮”,但這些“花絮”卻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油田公司落實十八大精神,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體現了務實、節儉、創新、規范。
會議新聞屬于動態消息,有很強的時效性。新聞講究時效,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搶發出一條精良的會議新聞,事實上,功夫在會外。因此,我們要減少程式化報道,增加會議新聞的含金量,變會議動態為會議新聞,使其成為真正的新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對于要報道的會議心中有數,通過對信息進行篩選、整合,挖掘會議的現實意義。這樣提前策劃就顯得非常必要,必須從采訪到寫作,從標題制作到版面安排,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有絲毫馬虎,必須進行細致深入的策劃。
會議新聞報道方式創新尤為重要。必須在傳播理念轉變上下功夫,媒體對一些領導講話和會議文件不僅要給予報道,更要挖掘其中有價值的信息,在形式上做活,讓人感覺到有親和力,從而增強新聞的可讀性,讓公眾對會議的方針和政策有深刻的了解。
一般來說,重要會議報道都有新精神、新概念的提出,這往往是老百姓關注的新聞點。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對新精神的準確把握問題,如果思想不解放、觀念不更新,沒有創新的靈感,就不能識別“新”、判斷“新”,也就寫不出創新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