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時代,軟文世界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網媒資源對接與交付模式的轉變,讓軟文投放更簡單。
一、新聞寫作目的
新聞采寫要符合兩個基本目標:讓讀者看、讓讀者關心,即日常校園新聞寫作必須包含“讀者需要知道”和“讀者想要知道”兩方面內容。
二、新聞體裁
新聞分為硬性新聞和軟性新聞。硬性新聞是時效性極強的,剛發生、正在發生或馬上發生的事件,強調事件陳述,不注重觀點和意見。體例包括:消息、簡訊等。軟性新聞也稱為“講故事新聞”,選取某一視角向讀者展示人物、事件、問題、提供教育性或者娛樂性的信息,重在傳遞某種思想觀念,引導讀者深入思考,形式上多表現為我們常說的“深度報道”。
三、基本要素
硬性新聞包括“5個W、1個H和1個So what”即“who(人物)、when(時間)、where(地點)、what(事件)、why(起因)、how(形式)、So what(意義)”。
軟性新聞要聚焦文字的親近感,拉近新聞事件與讀者的距離。一方面,內容要緊扣采寫主題,時刻呼應采訪的主旨;另一方面,還要善于從獨特的視角為讀者挖掘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需格外注意的是,新聞要素無需面面俱到,也非常簡單地羅列堆砌,而是條理清晰地進行組合,并將最重要的信息置于新聞稿最顯著的位置。
四、新聞稿件結構
硬性新聞:倒金字塔結構,分為導語、說明、擴充、結尾。導語包含整個新聞事件最核心、最有亮點的信息。在倒金字塔結構中,文章內容最重要程度隨文章行文逐漸遞減。
軟性新聞:正金字塔結構,從細節入手逐步深入,有“以小見大”的意思。
無論選擇何種結構,首先要明確報道的焦點、設定報道的視角,牢記把核心信息要素放進開篇導語之中。
五、校園新聞常見問題
新聞用語不規范,表述口語化,包含大量主觀表述和不恰當情感因素。其次,新聞信息缺失,抓不住新聞事件的亮點信息、核心信息。簡單來說,校園新聞應符合客觀性、時效性、可讀性、深刻性的統一。
1、 新聞用語不符合新聞客觀性要求
(1)新聞的客觀性決定了嚴肅性,新聞稿中的一詞一句都要確保客觀準確、嚴謹無誤,不得摻雜撰稿人多余的個人情感,不得使用第一人稱。
2、新聞稿對領導的稱謂不遵照格式,表述不規范
①首次介紹領導時,要按照“職位+姓名”的格式表述。下文任意位置僅使用領導姓名。
②報道領導頭銜時只需寫明其在新聞事件中所扮演角色相關的稱謂。
③新聞稿提及參會領導,不允許面面俱到、一人不落,要按標準有選擇地羅列。其余干部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從簡表述。
3、結構不清晰,邏輯混亂
(1)當前新聞稿多是按照事件發生的流程進行,雖然這樣的結構不容易遺漏環節,但流水賬式的文章讓新聞報道索然無味。特別是遇到原本極具影響力和重要意義的新聞事件,難以在字里行間表達出對受眾的的沖擊力。
(2)報道領導講話的邏輯混亂。領導講話內容包括:強調事件意義、表明工作態度、提出具體措施。前兩者是程式化內容,可一筆帶過。第三方面則是新聞報道的重中之重,應當條理清晰地加以呈現,并可就每項條目進行必要展開說明。原則上領導講話控制在300字左右,重要場合可增至500字左右。
六、新聞標題注意事項
新聞標題是對新聞內容加以概括或評價的簡短文字。其包含:主題、副題、引題。
主題:概括與說明主要事實和思想內容,揭示新聞中最重要、最吸引受眾的信息。
引題:揭示消息的思想意義或交待背景,說明原因,烘托氣氛
副題:提示報道的事實結果或作內容提要,用來補充、注釋和說明主題
七、標題寫作技巧
新聞標題的選取要有深度,保證標題里有充足的信息量。要用核心新聞點吸引讀者。要杜絕“開會式”標題,減少“會議”二字在標題里出現的頻次。
(1)聚焦核心,提取新聞事件中最關鍵的信息。
例:原標題學校召開北京學者培養交流座談會
修改:“北京學者李愛群工作室”揭牌
(2)精準提煉,抓住關鍵人物說的關鍵話語。
例:原標題黨委書記***參加2017年新入職教職 工座談會
修改:黨委書記***對新入職教職工提出希望:(引題)
堅持立德樹人開放創新做“四有好老師”(主題)
(3)使用引語,口語化表述更親切。
例:北京高校增強對國際頂尖人才吸引力,
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國家青年掉頭向東(引題)
“去中國吧,那里有更多的機會”(主題)
(4)運用數字,直觀展現突出成就。
例:四級首考通過率94.4%(主題)
英語教學改革展露新氣象(副題)
(5)借力熱點,強調事件重要意義。
例:“一帶一路”歷史建筑攝影·手繪藝術展開幕(主題)
開啟沿線國家建筑類高校合作新篇章(副題)
(6)適當運用修辭手法,體現文字靈活性。
例:讓水城不再“失落”(主題)
北京水文化遺產主題展開幕(副題)
內容分享來源:經濟與管理工程學院文化傳播中心,最后,希望通過此篇文章的宣傳員們能夠將新聞稿書寫規范,并就其撰寫方法得以正確運用。
上一篇 最新故事式軟文寫作技巧范例
下一篇 公眾號投稿平臺資源(價格一覽表)